宇宙为什么说四大,而不是五大,因为其中有个一元的理论。因为”地水火风”本质为空性,所以一个”空”字代表了”地水火风”四大元素,而宇宙的”地水火风”就是皆俱空性。
所以说按一元讲就是”四大”,或叫”空”, 四大就是空,空就是四大。
如果按二元来讲的话,无非就是展开来说,即地水火风 .空,这就是宇宙的元素。这个 空即为智: 无生灭,不靠个体意识和思维,感受,知觉,见觉而来,是历历孤明存在的。
现在说”有情众生”身体四大和宇宙元素有何不同呢,弄懂再修行也不迟,否则修的都是你的”识”,修不出自己!修来修去还是你自己,这样就是白修。
众生身体四大虽然也叫做地水火风,但这个物理世界的四大和宇宙的四大不同, 其本质不是”空”,是”心”, “心”即是”物”的本质, “物”即为”心”的元素。
说按一元讲,心物一元, 所以一个”心”字代表了物理世界的”地水火风”。
按二元讲,无非就是展开来说,即地水火风 .心,而”地水火风”就是”心”二元的物理的实相。”识”就是”心”二元的虚像和影子,通过大脑反射出来的影像, 在三维世界里头脑仅仅是心的反射工具而已,以”心”而发的所想所识,虚的抓也抓不着。大家谁抓住过影子,谁也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但修行几千年,大家只看见的是影子,想尽一切”法”来灭影子,成功寥寥无几。谁都不知道真正隐藏在背后的真凶是谁! 正是我们的心。 魔从心造,妖由人兴,心本身就是那个偷掉我们清静自性的贼。这个心就是自我本身。”心”即为”我”, 是二元的产物,仅存在于物理世界。心是王,所作用产生的识是妄想性,生灭性最强的,也就是说我们地水火风是物理世界的,具有生灭性的。所以你修心,修来修去都是在和物理打擂台。无明众生都以心而发的识去探求自性和根本智,无明就无明在这个地方!
大家总想修自己的心,试图转变它为菩提心, 菩提心不在二元,而你的心是二元的产物,你看这个可能吗?
当你好好分析”心”的时候,你会惊奇的发现,因为它是二元的产物,二元即为阴阳,有一半阴就有一半阳,阴阳不可能独立而存在。就是你心的本质就是半白半黑,一半是佛一半是魔,你非要逆天,想修出个纯阳或无极来,可能吗? 执着于心 ,你自我感觉是修心向善,利益众生 ,越修心魔越大,分别心越大,执着于法,执着于识,这些不都是五蕴的东西吗?为什么摆脱不掉呢,因为治标不治本!擒贼要先擒王!”楞严经”地水火风空见觉七大构成,也都是心的变化,此物不能转,如何能转烦恼? 要知道这一身都是烦恼。不能转,只能出离,出离心是最重要的关键所在。当你认识到错在哪里,有个这个认知,才知道这个”空”,这个”无我”,指的是”心”外的实像,并不是我心里面想象的那个含义的”空”和”无我”,你心里想象出来的都是二元识,原来我修了半天”无我和空”忘记出离”心”,那我不是被贼忽悠了? 所以说”识”不是”智”,”识”永远都不可能是”智”,反而成为了数千年人类的枷锁,只要不修出离心,你那个所谓的菩提心,也就是你自己心识层面上的,或者你哪位老师心识层面上的,跟菩提心是不沾边的。
阿赖耶识是圆觉自性, 被称为第八识,和其他七识最大的区别是出离,你要想达到第八识的境界之前提必须出离,你一出离心,就没有垢染的载体了。往往尘埃是被挂在我们的”心”上的,可悲如此无明让我们不见光明!而”心”本身就是圆觉自性最大的垢污,浩瀚宇宙中每个众生持有的这么一个小小的尘埃让我们颠倒梦想了多少个轮回,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心即是物,心就是这个挂碍,心就是微尘!我们持心修行的还是不修行的就是微尘众。
现在大家如果认同心是二元的产物,首先修”出离心”,这个可以通过”观”来练习,一般的方法是内观,这个方法用了几千年,观来观去大家都是在观六根、六尘、六识 呢,观的眼花缭乱,判断啊辨识啊能搞一辈子,钻研来钻研去的把自己都钻研成专家和学者了。所谓内观,是让我们明心见性!你观了这么多年观清楚了没? ! 内观其心,心无其心!无”心”了不就是 “空”了么。这不就是我们的圆觉自性 – 第八识,乃出离心的境界,这才是中观正见!站在中观正见的角度看明白”心”在什么位置上? 才看见”心”在外,心是第七识的实体。这本应该是修行人自己通过”内观”得到的悟觉,这个识才是真正的阿赖耶识啊!通过内观找见这个自性,直接一刀切入, 这个第八识种子识已经在我们的最内部了,那你还要内观什么? 最主要是你是否能安守住你这个自性,除了这个是里,其它都是外,所以是让你常驻自性,开始外观,观你的心 – 好个”心猿意马”, 观这个世界 – 好个”糖果斑斓”。有意思的是你的心放在 哪里,哪里就起尘(贪着和欲望)。放在美食上就起味尘,控制不了很想吃。放在身体上,就变得自恋或自怜,放在外境里,就觉得天下如此多美好的东西还不如好好享受一下,放在情爱上面,就会陷入纠缠不尽的因缘里面“。放在修行上,就会贪着境界和成佛成道。
这里想起一个典故: 有一梵志拿花供佛,世尊叫他“放下著”,梵志把左手的花放在地上,世尊又说“放下著”,梵志把右手的花又放下,世尊又说“放下著”,梵志问:“我两手的花都放下,世尊还要我放下个甚么?”世尊说:“我要你内放下六根、外放下六尘、中间放下六识,十八界一齐放下,放到无可放之处,便是你安身立命处。”梵志即时悟道。
其实世尊阐述了前六里里外外的关系,那梵志一个“信“字并全部放下了,当然没有后话可说了,世尊的教导也就到此为止了。后来的人演变的已经丧失了这种单纯和纯粹,提也提不起放也不下的,做什么都不完全和不彻底了,越来越残缺。那如果世尊看到我们现在人的习气和的禀性,还得进一步解说 ,这个六尘都沉淀挂碍在”心”上了,”心”就是第七尘, 也是种,因摄三熏习染为尘, 为变异种,生阿陀那识, 种识成熟,成羯罗蓝,名为结生。结生就是落入轮回, 广大众生就被毁在这个变异种上。
现在再来说一下第七识。在这里看到二元心和识的互相牵制和互相制约。我们的心是二元世界的产物,意识是多维度空间的载体,有了大脑后就有了维度空间这个概念, “时空”指时间和空间,由此把我们完完全全定格和局限在维度空间里面了。人脑的思维属于三维空间,我们的大脑好比魔方 ,被三维空间的思维方式所束缚,形成固定的模式,你的智慧到什么程度,你就会有什么程度的认识度,生成什么样的“魔方“,不修佛法的人思维方式处在”二阶”魔方里,从五蕴里直接判断好坏对错,很直观也很盲目, 认知能力都很差,稍有不在他思维方式下的情况对他来讲就是混乱的和不对的。修佛法的人思维方式处在”三阶”魔方里,你能接受外界的可变换性能力强,分辨能力强 , 但辨识度也是自我意识提升的表现,在这个阶段你是绝对不可能修成”人无我的”。如果你这个”识”提升了但不修出离心的话,由此就很自然产生了”分别心”。这就是为什么学习佛法的人往往分别心更大的根本原因所在。 第六意识生幻象,在五蕴的作用下,有人念经一直念 “照见五蕴皆空”,也在”观”, 巴不得多出点儿境界 ,有时会出现独影意识和独影镜,比如见到佛,见到魔 ,见到龙啦,听到这个那个的声音,看到光啊莲花啊,放不下就是被你第六意识骗了。如果不修出离 心, 就生心魔。这个魔方又有心的作用,又有外境的作用,又有识的作用,魔方要多乱有多乱。你比不修佛法的人还要散乱和神志不清。
当第六识用来去观照而不去分辨和判断,你要能放下就是”觉 ”,就打破了”三阶”魔方, 你的识归纳在”四阶”魔方里,在这个”四阶”魔方里”觉”是有”法”可依的,比如金刚经经典一句:” 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应作如是观。你是以”法”构建的思维方式,缺点就是”法执”相当坚固,还没有修出”法无我”。 外境已经不足以影响你了,但如果你没有修出离心 ,内境”尘(心为第七尘)”土(业)飞扬, 这个打破不了我们就还是受着业力牵引,使之魔方旋转,有时候通过梦境,有时候打坐杂念多,这样不停的去打乱你,你就会一直不断的运用佛法去调伏和调整自己,这并不是真正的清静。那造成我们混乱的其实不仅仅是心, 即便是修出离心的人,本身仍在此”四阶”魔方里,中阴身的种种境界,是由我们的第七识而来,不是由第八识而来,有谁敢动了你的法,动了你的整个思维模式,你就会出现混乱,因为这个魔方还在,这个魔方就是第 七识,是更高级的自我简称”高我”, 与其说”心“是二元的”我”,那第七识就是维度空间的虚拟看不见的”我”, 因为它高于二元,所以这个虚拟的”我”也完全控制了我们的心, 他们是一个东西却又有所分别,打个比方说就像 一吨的铅 和一吨的鹅毛到底哪个重?答案是一样重,区别是铅有毒。那么第七识和二元的心都代表”自我”, 只是二元心是物质的,会染浊毒而长沉苦海,所以叫第七尘。 就第七识而言,其实”自我”并不存在,它就是维度空间的思维模式,即便你通过中阴身解脱或冥想打坐或梦镜灵魂出窍或认知本身达到更高的维度空间,不管是欲界还是色界也好,无色界也罢,他都在维度空间里。无色界众 生,因为他们沒有五根五尘五识、唯有意识之境界中,故无所作为,无法超越意识境界、无法得到解脫,也在轮回里面。就是说不管是几阶魔方,都是魔方,这个魔方就是不同维度的思维模式,称为”法相”, 我们在金刚经里看到: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如何打破法相(魔方),需要金刚力,这种力量只有在金刚乘里可以找到,真正的无上瑜伽的实修才具有这种力量,是”身语意”的合一,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不是空洞的教义。很多修行者说我空啦,你这个空是你某种思维模式里对空的概念,你的思维模式觉得你符合空的概念,认为你空了,我们怎么能是空的呢,我们各自的思维模式仍然存在啊? 没听说过魔方自己打破自己的,这个不仅是三维世界有,四维世界即中阴界也有,中阴界是有想的, 以重恶众生的业感而言, 唯造五逆罪者,直堕地狱及饿鬼趣,没有中阴。欲、色二界众生一般皆有中阴身。上善死后转生善类,往生净土之人也是有中阴的,从此秽土而生彼净土,是死此而生彼,在这中间当有中阴,不过虽经十万亿佛土,仅如弹指顷,沿途以诸佛国土的香饭之气滋养其中阴身。 只有修成佛身的,他修行密法生于莲花中不经中阴,这里莲花只有阿弥陀佛和观音菩萨的种子在密处hrih乐空智 合一才能开清静无染之莲花,此莲花就是清静梵门, 从而直接进金刚地,没有中阴身,直接是佛身了。这个合一就是”一合相”。
证道歌曰:「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我们修行修的是精气神里的”神”,”神”就是 “原婴纯体”,证道歌里把他比喻成”天真佛”。就是提醒人们修行目的是”返朴归真”,怎么才能回到”初始状态”。我给它取名叫修成”一张白纸”,干净单纯。阿赖耶识在内,一张白纸,外观阿陀那识为外识,是该放下的东西,我们到好,大部分人都在炫耀和夸夸其谈的讲述着纸上被描出来的东西。那外识上面落的层层见和见取见,一切法,一切道德伦理,了不起的种种理念,五花八门的意识形态,科学,哲学,宗教,门派,教派,教理,建树,思想模式,。。。。。涂鸦了。大家或沾沾自喜,或相互排挤,或吹毛求茈,或门户纷争,大部分人炫耀和夸夸其谈自己的阅历,自己是多么了不起的专家,学者,教授,法师,通过”众星拱月”而充满了价值感和存在感,殊不知只要”你”存在,你就是属于这个娑婆世界的,你就是千千万万其他的”你”的消费品。相互拱着玩儿呗,你拱我,我拱你,你哄我,我哄你,你攻我,我攻你,拱字有用在对猪的形容上,拱来拱去确实很象形,现在有拱猪游戏了,这个娑婆世界本身就是一场游戏,大家这么投入的在里面玩儿的属实是乐不可支, 导致”神”志不清,忘本无归。
第八识是阿赖雅识,也属于意识界,但这个意识已经是宇宙意识了,并不是我们的意识了,因为它清静所以无寻,有伺就是有能力接受第九识的真实灌顶,通过实修体悟真空妙有,禅定出三摩地之一合相,并以身证得佛果。所有佛的化身都是为了服务于真理而呈现的,每个法身各自代表某种智慧和光明,合一了出现整体的相,它就是真实的法界 ,只为了让我们去认知,然后连这个”相”也自动坍塌不留,只留佛性在虚空中,无法界无佛界无佛,无极就是无乘,那我们的认知该得到的都得到了,该证到的都证到了,从而达到真正的无寻无伺。
所以在“金刚经“ 第七品 无得无说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无有得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实修的方法,密乘并不是一种教义,如果是教义的话,它就成了”死”的,那它就成了”法”,而不是”方法”了。”方法”是渡河的工具,你得用它,你不用它,反而把它稀里哗啦写出来写出一大片,把草船画在纸上,你画得再精准,画在纸上的船也不能载你渡河,都是纸上谈兵。即便你把船原封不动的做出来,想用它,又怕湿鞋,哎呦我的名声啊荣誉啊,成天背个大船在你肩膀上”为人演说”, 你自己是去不了彼岸的。我们之所以修行,是为除外层之障疑而已,是为完整信心。所有的修行都是表现在你的行动上的,不是有这么一个认识和认知就可以了,从书本而来的识不是智!觉者所觉还不足以表示佛德的究竟,所以通过行动来打破阿陀那识,即打破自我!也叫”行菩提心”。是从世俗菩提心到开始真正探索佛的究竟的必经之路。要有心理和生理上的准备。佛的究竟到底是什么? 真空妙有,到底有什么? 第八识阿赖耶识是”圆觉自性”,是佛智之一,也是探索佛的究竟和圆满的基础,这才晓得只有阿赖耶识才开始”转识成智”。因为它尤如一张白纸,可以接受真实灌顶,它的智慧才能得到阿摩罗识。” 第九阿摩罗识,此云无垢识,真如为体。于一真如,有其二义:一者所缘之境,名为真如及实际等。二者能缘之义,名无垢识,亦名本觉。 大佛顶首楞严经第四曰:“如果位中,菩提、涅盘、真如、佛性、庵摩罗识、空如来藏、大圆镜智,是七种名,称谓离别,清净圆满,体性坚凝,如金刚王常住不坏。这个”第九阿摩罗识”是我们的原始意识,虽然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但我们是”原始佛”吗? 不是。我们是 「炁」 换化的吗,也不是。所以通过次第的修行,逐渐取得原始意识, 这个原始意识就是第九识,已经不是二元识了,是一元识。需要通过对原始佛的修行逐渐了解。
第七识第八识和第九识的关系可以打个比方,前六识合在一起是鸡蛋的皮,物质的。第七识是个体意识,像鸡蛋的蛋青,就是自我就是我们的灵魂,成阴性的并不能称其为生命。第八识是个体意识和整体意识的高度合一,这个智慧是整体意识在每个个体生命里留下的智慧的种子- 如来藏,这第一个智慧特点是”无” – 空性圆觉,像一轮满月,但不放光明。像蛋黄外面的那个圈儿,你说它属于蛋清还是蛋黄?它即属于蛋清也属于蛋黄,同时它不属于蛋清,而是蛋黄的一部分,因为它已经是佛智之一了。这个智慧就是区别”我”和”无我”,这个”无我”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指的整体。第九识是五方佛智的力量和光明交融在一起,这个整体的智慧特点是”妙有,如来” , 像太阳一样,放大光明。第九识是蛋黄,鸡蛋的生命和精华。在蛋黄里你能分辨出营养来自哪方佛吗,佛不再单独存在了,无佛了,只有一个合一的佛性存在且无处不在,不受时间空间宗教等束缚。其实法身佛不是佛,是佛性,为了这个佛性的某一个特征从整体中分离出来化身为佛,他们存在于三界但并不来源于此地。佛是服务于光明的,诸佛在无乘里是没有角色,只是光明的点,连相都没有,每个光明点贯穿所有维度空间即为法界,有了光明,连接起来就有了法界。
谈到原始佛,就需要从密宗入手,
从次第分,菩提心有五种:愿菩提心、行菩提心、胜义菩提心、三摩地菩提心、滚打菩提心。
首先 愿菩提心、行菩提心
菩提心是一种光明,”生起菩提心”的意思是指的你生起要寻求光明的愿望和信念,故名曰”生起菩提心”。”愿菩提心”是 出离之后自动显现的东西,不是特意发的,真正的菩提心是自然就有的菩提心是熟种,只因众生一直都只看见自己的心,所以看不见它,故名为藏。如来藏一切种子,花果皆悉俱足,只要你出离,你直接修的是瑜伽的“八支分法”的第七法 ”禅那“。正所谓”一兔横身当古路,苍鹰才见便生擒。 后来猎犬无灵性,空向枯椿旧处寻。”
胜义菩提心,其实是将本初佛注入自己的心轮,与原始本初佛普贤王如来合一, 是分别念已经融于法界的智慧,是出世间的智慧。这是初地到十地菩萨入定时的境界,以及佛的状态有寂静相和饮血尊。他们以大悲心贯穿和见证着世间芸芸众生的生命轨迹 。从胜义菩提心中,空性智慧和无缘大悲自然流露。普贤王如来就是大日如来,也是观自在菩萨,那我们看到的不管是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是本初佛的一个寂静相,金刚手菩萨,大黑天是他的愤怒相,在密教中又名金刚萨锤或第六金刚总持,如果没有宗教界限他就是是湿婆神,都是异名同体。
修行主要是利用观想,属于行部和事部, 需要理解”普贤王如来祈愿文”所讲的深刻含义。 当你观想的时候,不是让你把普贤王如来放入你的心里,已经出离了就是没有你的心了,还要往哪里装? 在中脉上有心轮,心轮永远是空的,菩提心也不在这个地方。观想的意思是要你体会他的发愿他的慈悲和智慧空性的无量无边,你和他合一就是感同深受入我我入的境界,发等同大愿。愿心遍及全身的每一個細胞、每一個毛孔,遍及全法界。每一個細胞、毛孔。凡是真心发大愿的人,他的脈容易张开。真心发愿,脈就张开了。发心发得越大,脈就越容易张开。越是抓住我不放,凡夫俗子之见重的话,越是“我的和我觉的”,脈就越坚而不松,人体7200条脉松不开就会打结,称为业劫脉。一个个疙瘩打不开。脈结打不开,气到哪里都堵。这才是观想的真正意义。并不是说观想哪个佛了哪个佛就住在我心里面了好好保佑我,或者是我观想他了我就是他的化身,这和叶公好龙没什么两样 -愚昧。 所谓胜义菩提心者,胜义就是智慧,是继续增长菩提心的智慧部分。
观自在菩萨的慈悲和释迦牟尼佛的般若智慧是菩提心的两个特智,因为你的慈悲,想拔救众生于苦海是你能发起世俗菩提心的根本原因。智慧它能产生一切法,不管入世法还是出世法,贯穿小乘大乘,智慧越高,在运用法上越圆通越自在。智慧低,法就是一张蜘蛛网,愚虫会被粘黏在法上丧命就是我们说的”法执”, 其实不是法有漏是智慧有漏。胜义菩提心是密宗的发心,你希望通过自己即身成佛去为众生证得实像智慧,这个舍己利他的发心也是来源于慈悲,宗喀巴大师讲:“ 无显不入道,无密不成佛”。你愿意真正为了利乐一切有情,而成就无上菩提吗? 毕竟第十度梵云若那(或闍那),又名佛的究竟就是去证什么是三藐三菩提。这个可以说是最高的善法了, 方法都在,但敢于尝试的人却非常少。能发如此大愿之人才是胜义菩提心。
三摩地菩提心和滚打菩提心是分不开的。属于瑜伽部和无上瑜伽部的修行。
三摩地菩提心者,包括五相成身,一个通达原始本心,二为修无上菩提心,三为证金刚心,四为成金刚身,五为现如来身。
通过胜义菩提心不仅可以打开凡夫脉的凝结,而且可化凝结气,通微细脈。但尽管这样,气仍然受到左右脉的牵制,左右脉受身体四大的牵制,所以真正的修行是在肉体上修,所谓即身成佛,就是肉体成佛,这是真实的。
重点之一就是不断运用气的力量挣脱左右脉的牵制,之后气才能入中脉,完成了由业劫气到智慧气的转化。 光明是由气所化,人身体物理四大可由此化为光明。
重点之二就是名副其实的修中脉,中脈依附在命根气上,血和脈紧密结合。 生時中脈叫俱脈,修行時中脈就叫修脈。什么是中脉? 就是智慧脉,智慧气入中脉就是修佛身。但未开发的中脉内气小,因之缩扁,需要开发。运用五智先开发在肉身上的明点,明是智慧义- 五智的理品,点是精华义 – 五大的精华。使得明点充满五轮,才可使五方佛智放大光明。这 五方佛智都修到了才叫大圆满。一旦成功,就和法界、光结合了。
这个理论说起来很简单,关键是在实践上,下述要点值得我们深深体会和仔细揣摩:
其一, 运用气的力量挣脱左右脉的牵制,什么气的力量如此强大,可以挣脱左右脉的牵制? 气分为元,卫,真,营,宗。因为都通过经络循转全身,分布于脏腑和经络,或上升或下降。其力量并不足以摆脱左右 脉的牵制。性力可以游走于左右脉中,首先摆脱7200脉对左右脉的牵制,然后在左右脉中利用空行的力量将杂念和凝疑化为智慧气,久而久之左右脉被清理疏通,智慧气存储于腹轮(丹田) 并开发此处智慧明点,转法轮。性力就是昆达里尼,也叫拙火,在转法轮的推动下可以逆行向上开发中脉,因为性力就是 “炁“, 性是宇宙间的根本动力,是智慧空性和力量的集中表现。
其二,真正实修可悟出: “智慧 (法) 不是三藐三菩提,大悲心不是三藐三菩提,”极乐甘露”纯洁无罪就是三藐三菩提,这个就是佛果,是梵天的纯粹意识。其种深藏于密处,为一切诸佛之种子,密处即弥勒净土,是种子长养之良田。阿勒陀佛有甘露王的称号。其种子字hrīḥ,指是高度合一: 法界圆通- 智慧(法),风- 性力空行(母),水 -大悲(父),纯阳火 – 大乐(甘露),地 – 密处(梵地,净地), 体现本源”地水火风空”的一体性和”乐空智”的相互依存性,我们可以通过事业部本尊普巴金刚来透析其深刻密意。
右头白色表文殊菩萨的忿怒相 – 大威德金刚 ,右手持智慧剑 ,代表着金刚不摧的智慧也代表着斩世间之无明和疑障,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世间无明像一把屠刀抹杀了佛的究竟,有漏智慧编织的法网成为成佛的束缚,去破除和挣脱它确实需要修行人锐利无比的智慧才能斩破,从而破除二元一切法执。 左头红色表阿弥陀佛 ( 弥勒菩萨 ) 的忿怒相 – 马头明王是(无量光佛的化身) ,属于无上密续本尊 ,代表大乐甘露(无上菩提心)的圣洁无染,不增不减,不坏不化, 犹如炽热清净的三昧火,能把修行者自身五毒四魔完全烧掉销熔,是阿弥陀佛的方便般若。因为涉及到密法,真正实修的阻力很大,会受到大众的谩骂和抨击,即来自世间无明众生五毒四魔对你的攻击,你的心量经的起众生向你倾倒他们的垃圾吗?在这样的情况下仍然能总持金刚不化的无上菩提心,此乃无漏智慧。这是对中间蓝色表大势至菩萨的忿怒相 – 金刚手菩萨也叫金刚萨锤,是普賢王如來的化身佛 ,代表力量,什么样的力量呢,一个是金刚不摧的胜义,是诸佛菩萨力量的总集。 第二个就是性力,父佛现双运大乐相,是诸佛无坏之金刚本体,破除二元一切我执,是修无我的最高境界和是否能证果的考量。 当三者合一时象征着怒相神金刚橛神强力无比的佛性,梵文词汇中有“大钉”“道钉”之意。菩提心橛,究竟菩提心刺在方便上,意思是这个点就轧实的钉在密处,破除恼害众生而夺其身命或慧命的一切障中之障,用这个力量破茧成蝶,打开三摩地的梵门,阴阳合一,红白合一,身语意合一,空乐不二,充分打破二元,得三摩地菩提心。智慧橛刺的对象是众生的心及其所产生的阿陀那識及其生成的一切法,这个第七尘凡夫肉眼不见,但逃不出佛眼的识别,用无上智慧橛把它就出来在无上菩提心的光明下给众生照个明白。
心就是物,”了心”多容易啊,出离不就完了吗,但你”了身”难,受到身体的牵制,因为你的身体并没有真正”空”掉, 佛的身语意合一,你光说教理条条是道不就是”语”吗,观想不就是”意”吗,让你用自己的身体去证个大圆满,给众生以身说法,这个”无我”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都是嘴上的功夫,哪是真正大彻大悟的慈悲。大彻大悟的慈悲永远是来自无上菩提心本身的,没有实修不可能生起无上菩提心。这个慈悲橛 是佛的品德,深深刺在你自己的修行见地上。
如果说三摩地菩提心是在修佛身,那滚打菩提心就是修佛身的吐纳,活生生的佛而不是观想的佛。它侧重于中脉的修行,之后脉轮才能全部打开,密轮和顶轮都要最終到达梵我合一就是大圆满,上就是下,下就是上,起点就是终点,终点就是起点,最后就剩梵存在,连在一起了形成一个圆,这个梵就是进化后的”梵”。
滚打菩提心就是实修双运,不修双运,密处外围的脉就很不容易打开,三摩地的力量里一定包含着性力。用空性三摩地的力和双运,慢慢把这里解开,这里解不开,你没法去开发中脉 。即便如此,密轮的开启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练习,功是练出来的,练的火候到了会自然开启。并不是说光凭借理论或自己想去开发中脉,中脉就被开发,这个是不可能的。我们可以把滚打菩提心称为”波罗密之功”, 功夫没下到,中脉还是扁的,七脉该堵的还是堵。
当密轮打开之后,三摩地的力量才能进入中脉,中脉是我们的明体也是我们的佛身,是唯一一条不受情绪情感,肉身载体,思想意识,时间空间,维度,外境和业力,以及你灵魂操纵的一条灵脉,是中性的,能疏导能量,链接宇宙能量和人体小宇宙能量,用空性三摩地的力和双运去开发中脉和明点的,这个是藏在人体里面的秘密。在开发初期,我们的中脉又扁又缩,随着”波罗密多之功”,说白了就是性力定力+无上菩提+智慧空性合一支撑流淌于中脉,一开始能量根本上不到顶轮,它的能量先用在清理和开启脉轮了,脉轮上的障碍物不是物质,它就像缕缕结绳拧成死结的地方,被称做凝结气或结识,在这里明点的修行辅助了对脉轮的开启,明是智慧义- 五智的理品,这个智慧气可以化凝结气,点是精华义 – 五大的精华。精华甘露放大光明打破二元种种纠缠。久而久之就修建了一条正等正觉的直通隧道,中脉因此渐渐变粗,舒展圆润且坚固。
除了底轮是最大的障碍结和无明结所在之处外。再就是额轮,(第3只眼)也是最大的障碍结和无明结所在之处,众生因无始无明而迷失根本自性,无知失念住在黑暗里面,这个黑暗指的可不仅仅是外境,而是你的内境,就是额轮堵的黑不隆咚。在额头正中线往里与二耳尖连线之交点有个 松果体,激活松果体可以帮助我们祛除额轮的堵塞和帮助我们开悟,这个小东西座落在脑部中央的附近,介于两个大脑半球, 是中脉上一个智慧明点,有连接个体意识和原始意识的功能,众生无始,忘记原始意识了,没人去修炼和开发它,再加上我们身体摄取了大量的氟化物和其他有毒添加剂,环境污染和辐射等,这个松果体久而久之慢慢退化了。没有激活松果体,我们的头脑就是个毒瘤,不留痕迹的将毒素慢慢滴入我们的身心,我们意识通过头脑控制心,这也是心为什么会有毒的原因。这个智慧明点的灭寂导致每个众生内境黑暗 ,无明和常驻黑暗。开启手段比较有效的是黑关,由于绝对黑暗,松果体加强了褪黑素的生成, 三天后,褪黑激素转化为松脂素,再过1-4天生成 DMT分子(二甲基色胺),DMT分子可以帮助挣脱头脑对我们的控制和打破魔方的束缚。释迦牟尼佛的刹土就在这里, 是我们第八识阿赖耶 识居守的地方,不开启它你就没法做到”中观正见”, 所以修中脉密轮和额轮最重要的,把这两个轮开启了,中脉基本就是上下通的。当中脉处理好了之后,才谈的上佛的吐呐,就是滚打菩提心才能滚打起来。
红菩提和白菩提在物质上: 红菩提是血,白菩提是精。物质红白提结合,物质精华燃烧煅化成智慧气,红白提相互加持,才能升起拙火,”就像燃滴作用,一个上燃,一个下滴,智慧熔化在空性里,慧 就不在是干慧。在智慧明点上:红菩提是大悲,白菩提是智慧空性。”智慧红白提结合,将智慧气转化成金刚力游走全身,冲破凡夫脉的束缚并打开中脉, 通过体内红白提物质交融和红白提精神交融,以及物质和精神合一的基础上完成了”精”化”气”化”神”的灵化过程,就是密宗所指的莲花生,神就是法身(自性身),自生出来了! 物质红白提的交融和转换是佛身所出生的这片净土,充满了养分,就像一棵菩提树根部从土中才能吸收到养料,而不是在荒谬的空想里,能把物质的转换成精神的,是一种智慧!把密处的欲和乐提上来转化为空性,通过金刚力一直往上提一直提到顶轮,然后将菩提大爱通过中脉输送到密处为一个吸吐的过程。精神红白提交融转化成无上菩提,然后无上菩提之大爱从密处吸上来,直至提到顶轮转化为智慧空性,再从顶轮通过中脉输送到密处,又是一个吸吐,这个法身开始有了自己的呼吸了, 我们称之为法身的吐呐,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灵动,是有生命的,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就像是菩提树的根,没有这口源泉,所有等觉都是干扁的,就像菩提树失去养分就会枯竭,不饱满,没有生命了,这就是所谓的干慧。干慧和一元智慧都有一个慧字,看似形同,相差十万八千里路,干慧在岔路里,在7200条脉路里,不可随念走,否则就会被凡夫脉所牵制,所以一般修行人哪来的自在,空的好辛苦,全都是束缚。 而智慧住在中脉,出入自在,可随念走,随念能到中脉末端的金刚杵或海螺脉。甘露就是红白提, 妙瓶中(莲杵合一处)下甘露 ,此乃安乐,是没有任何痛苦,所谓柔,是没有粗暴的烦恼。所谓善,是没有恶业,对万法无碍通达,所以她能安住于寂灭涅磐的行径, 依靠它能摧毁五无间罪,破四根本戒等一切大罪。得到究竟的涅磐安乐, 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这样才能自己解脱,才能摧毁众生的无明愚痴,我执,我所执以及一切魔众和怨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