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上菩提是修行佛道即身成佛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如果你对菩提心还有丝毫疑义,
还可能是因为你没有真正的升起菩提心,
菩提心一旦升起是可以破除一切疑惑的。如颂云:
对利他丝毫之疑虑,源自菩提并未真实之升起。
真实的菩提心也就是我们说的无上菩提心,就像金刚一样,
可以破一切一切不可以破他。是本来圆满的与大乐同体,
与大智无二。你的心如果还不能安住于大乐智慧之中,
就说明你无上菩提的真实发心并没有真正升起。(
大圆满见得空性不圆,它之所以不圆满,
是因为你的大手印的空没修好,而大手印的空性没修好,
就是大乘的中观正见没有修好。就是中观见之所以没有修好,
就是小乘的人无我见没有修好。这样一个个往后追问,
为什么你得不到大智慧身?因为你的大圆满见不行,
大圆满见之所以不行,就是大手印的身空,这个明体你没有得到,
这个明体你没有得到,因为你大乘的中观见得定上不行, 大乘的中观见之所以不能得,就是小乘人无我空没有修好。 )
很多修行人总觉得我去弘扬佛法就是发菩提心,教化众生,就是大乘。只要你没有真实升起无上菩提心,没有实修实证无上菩提心。其实你的见地都不会是正见,只是比凡夫多读了些经文而已,那所教的所谓的”正见”里是有挂碍的,仅仅是个善知识罢了。
无上菩提为佛果,凡夫肉眼不得见。世俗的见地无法去解释无上菩提的利益,而真正的修行人都明白发起无上菩提之本身就是舍弃一切世间的利益,是出离心产生的大智慧。所以在修行佛法的这个长久的岁月里,没有出离心,但凡对轮回中的任何执着还在,就不可能得到解脱何况是无上正等正觉的正果了。(很多修行人以为念阿弥陀就能进入极乐净土。进阿弥陀刹土是需要证量的,你既没有得证无上菩提心,自己没有证得这个佛身,也没有这个行为和事业的根本成就。你怎么能进他的刹土? 反而是用你的邪见污染了纯净的刹土,其实密处即净土。)
如果你有了菩提心和正见,对轮回没有了任何执著,体悟到了轮涅无二本来圆满的真相。你自然就没有了了分别心,此刻能够给你带来光明大乐的密处就是净土。而你天天念佛,带业往生后也还是要在净土继续修行才能最终证悟。 但凡还有任何分别心,就很难真的从轮回解脱。比如你贪恋性欲,肯定无法解脱。反之你恐惧和觉得性欲肮脏也是一样的执着,这种分别本质上和贪恋性欲又有什么区别呢?清静无染没有邪念的新生儿,不会考虑性是禁忌和肮脏的,没有这个邪念吧,要多清静有多清静。等的你读的书多了,尤其是传统礼教思想压抑人类欲望的教条读多了,你的分别心就把本来平平常常的事物分出来了对与错。其实即身成佛,是你的身心一起作用的要用到你的心也要用到你身体的每一部分,而性就和智慧一样是人的本能而已。学佛之人一开始就要修瑕满人身,没有人身就无法修佛法啊,我们怎么可以去分别人身本具的欲望呢?欲包括很多种类,性欲是欲望的一种,让你放下这个欲望,只有放下这个欲望才能在本性上面修行智慧和菩提心。而不是说让你放下性-本体本源!就像让你放下吃的欲望,是让你把这个欲望放下,而不是说让你不吃,每天喊四大皆空,肠子和胃你空得掉吗?不要叫餓!看你空得了空不了,总不能也割掉了吧? 把活得条件都批判成恐惧。智慧上面出了问题,留下来的都是糟箔。解脱的含义就是自在,空性是绝对的自在,这样的人越修行就越修越不自在,解脱不了各种见和见取见,修了一辈子都在见的层面上翻来覆去,为什么? 因为无上菩提没有理解,自己不能接受,那佛土的庄严就被定义成了道德层面上一种认知,这是针对人类思想人格而言的,是小乘的, 而不是自在。
金刚经里讲: “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人类道德和思想的庄严,即非庄严,其实并不是如来的庄严。
对于中德下德以及无德行的人来说,需要这么一个道德标准的制约和约束。但对于已经真实升起菩提心的修行人而言,他们有可能会去追寻更纯粹的一个智慧标地和生命的法则,人类道德和思想的庄严反而是对他们的一种约束和不自在,即非庄严,其实并不是如来的庄严。就像清静经里也有一句很明朗的解释了这个观点: “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 ! „
那我们对于大日如来所指的密法无上菩提心,是为了有圆寻根之梦的上德和大德之人返璞归真,重归故里的往上修的一道门户,那所依止的密意是对大爱和大乐的无比臣服和恭敬,这个真正”庄严的甘露”是不是”庄严”对待呢? 你们看密宗五大金刚,父续的密集金刚、大威德金刚,母续的胜乐金刚、喜金刚,还有无二续的时轮金刚 。五方佛父、佛母的证悟成就,在密续的唐卡上,常以两性合一的象徽方式来表达。这个就是很清晰的告诉我们这些凡夫清净无染的密意所在。净土是在性的合一处产生和具时展现的,这个合一不单单是肉体上的合一,同时也是对无上正等正觉的正见和无我( 出离心,出离二元)的前提上,菩提大爱的自在释放幻化为光的凡夫身到佛身。这里即包含了文殊师利斩断邪见的智慧气,也包含了弥勒菩萨无上菩提心,和金刚手菩萨的坚固不坏之菩提心,这3者都是普贤王如来空性自在的一体同身。我们变化身没有达到这个幻化,都是凡夫。一些修行人自己作起了法师,而本身却和凡夫一样都是凡夫身,这个无我只是认识上面的无我,只是你的见地稍微比无明众生懂佛法懂得多一点,再超也超不过十波罗密多,但没有获得无学果的佛陀。千万不可以条条框框的约束起他人,否则会造口业。自己对密乘双修和无乘态度不庄严或者充满了恐怖和敌意 ,充分表现在你的教义当中,迷惑了无数众生。自己没看见光明就开始指路,最后都指到黑豆地里去了。动不动说那是佛才能做的事情,我们的修行不够,达不到这个境界,不可以修这些。佛做这些做什么? 通过他们的幻化相不就是为了救我们于苦海之中吗? 就是让我们通过这么简单的般若智慧即身成佛,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可以帮助众生摆脱二元,我們之所以不能得正見,不能证道,便是因為我們的心时时刻刻被「五见」遮挡。这五见,都附着在这个身见上。双修如此般若殊胜,大家就像谈虎变色,没有恭敬心和欢喜心,把一个美好的智慧描画的黑乎乎的。那还不是我们修行人自己的观念问题吗? 你身見的观念太牢固,不信任这个是正法,越描越黑。
所谓心物一元,就是说“色法” (身法) 和“名法” (心法) 其实是一个东西, “色法”为“物质”,它不属于心识, 物质是空性的,就像我们的身也是空性的。唯一束缚我们的是另一种属心识或心里的感觉,总称为“名法”或“心法”。但为了更加详细地解释,再把心法分为四个部份,称为受、想、行、识。在没有认识到性为极乐净土这个正见的时候,我们的心法都不是空的,都不自在。如果我们都能遵从无上密宗的教诲,在性空 (身空)的基础上修行无上菩提, 没有这个心法上的”身见”,从这个心法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才能得到真正的智慧。 因为智慧并不在书本里,不在我们的见和识里,这些行而上学的东西都是束缚在二元里的东西,二元即梭婆世界,真正的智慧就是性的极乐,”性”就是无染的净土 ! 众生从此净土生,就从此净土灭。这个生灭有两种含义: 轮回和涅磐 / 凡身和佛身 / 入口即为出口。轮回和涅盘两者共同的基础 ,超越因果和界限,没有佛和众生的区别,显现为本来清净和任运自成,在那里的原始法身上师是自发的觉悟者,叫做普贤王如来 ,那你看普贤王如来都是以双修的形象向世人展示其中的密意的,指示身体中隐藏的秘密脉道,这些是本来具足的成佛捷径,也就是如来藏的依靠处。通过实修即身成佛,可以说无上菩提心隐藏在”性”中, 这是摆脱娑婆而进入一元的唯一途径,真如本性才能显现, 这才是 实实在在的证果。从此法界大开,那你会真正体悟到法界本圆通无有挂碍。阴阳是二元的两极,只有阴阳的合一才能灭阴阳,灭二元才能达到一元空寂。”性的交合”就是阴阳红白提的交合。这个真如本体,不是我们世俗想象的那么丑陋,而是我们世俗的智慧太低,把”性的交合”的含义和功能定义在娑婆世界里了,那结果就只有被娑婆世界牵制,不断的轮回, 又由父精母血以及五大重新组合,永远都是人身。那你把”性的交合”的含义和功能定义成是智慧空性和菩提悲心的最高度的交合,同时是物质明点和智慧明点的交合,就是说身体的五大幻化成五方佛父、佛母的证悟成就。那我们这个变化身就充分发挥了它的法器作用,化腐朽为神奇,可以将”精化气 – 气化神”!红菩提和白菩提在物质上: 红菩提是血,白菩提是精。物质红白提结合,物质精华燃烧煅化成智慧气,红白提相互加持,才能增加拙火,”就像燃滴作用,一个上燃,一个下滴,智慧熔化在空性里,慧 就不在是干慧。在智慧明点上:红菩提是大悲,白菩提是智慧空性。”智慧红白提结合,将智慧气转化成金刚力游走全身,冲破凡夫脉的束缚并打开中脉, 通过体内红白提物质交融和红白提精神交融,以及物质和精神合一的基础上完成了”精”化”气”化”神”的灵化过程,就是密宗所指的莲花生,神就是法身(自性身),自生出来了! 物质红白提的交融和转换是佛身所出生的这片净土,充满了养分,就像一棵菩提树根部从土中才能吸收到养料,而不是在荒谬的空想里,能把物质的转换成精神的,是一种智慧!把密处的欲和乐提上来转化为空性,通过金刚力一直往上提一直提到顶轮,然后将菩提大爱通过中脉输送到密处为一个吸吐的过程。精神红白提交融转化成无上菩提,然后无上菩提之大爱从密处吸上来,直至提到顶轮转化为智慧空性,再从顶轮通过中脉输送到密处,又是一个吸吐,这个法身开始有了自己的呼吸了, 我们称之为法身的吐呐,这是一个真真实实的灵动,是有生命的,新的生命诞生了,即佛身。不是用脑子想想,或观想观想本尊,念念咒,拜拜佛就可以的事情。这个无上正等正觉就像是菩提树的根,没有这口源泉,所有等觉都是干扁的,就像菩提树失去养分就会枯竭,不饱满,没有生命了,这就是所谓的干慧。干慧和一元智慧都有一个慧字,看似形同,相差十万八千里路,干慧在岔路里,在7200条脉路里,不可随念走,否则就会被凡夫脉所牵制,所以一般修行人哪来的自在,空的好辛苦,全都是束缚。 而智慧住在中脉,出入自在,可随念走,随念能到中脉末端的金刚杵或海螺脉。甘露就是红白提, 妙瓶中(莲杵合一处)下甘露 ,此乃安乐,是没有任何痛苦,所谓柔,是没有粗暴的烦恼。所谓善,是没有恶业,对万法无碍通达,所以她能安住于寂灭涅磐的行径, 依靠它能摧毁五无间罪,破四根本戒等一切大罪。得到究竟的涅磐安乐, 获得圆满正等觉果位, 这样才能自己解脱,才能摧毁众生的无明愚痴,我执,我所执以及一切魔众和怨敌。
那众生不相信就是我执。大家可以说”我的见地还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因为体悟毕竟是十地菩萨境界的修行人,不相信的就是我执太重,智慧还不够,但你不能诬蔑和诽谤它的存在。现在有些佛教徒,一直处于惊恐和迷乱的状况,这就是身心还没有自在而导致的,因为从究竟上讲,一切魔障和痛苦,都是缘自我的分别念造成的。
由于众生的毒,没人敢总持密法和宣讲密法,众生悟觉不到无上智慧-其实就是“性“里隐藏着伟大的无上菩提心,因为这个东西証悟的寥寥无几,所以见里有毒有染,无上正等正觉就这样被众生的邪见污染了,弄脏了。总持密法,坚守了这个大勝利,这种功德确实是大成就。有几个学密法的,可以做到即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舍弃宣讲和向众生揭示这个悟觉的勇气?也是寥寥无几的。
无上正等正觉与其说它是无上智慧,不如说它是证果的一把戒尺,可以借此衡量我们修行程度和智慧的高低。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不管是修行人还是未修行人,都是一个自身检讨和反省的工具 :
对于从未听说过的人,要么就是和佛法缘分比较微薄,可以看出你在无明轮回中对真理从来没有追随过,要么就是能传这个法的人世间比较少有,法因为世间的种种障碍没有传出来。
那传法者之所以没有传开密法
1. 要么就是学习和领会到了但自己没有实修证到过。
2. 要么就是学习和领会到了,但分别心太重,认为一般众生接受不了,
吝啬于传授。
3. 普贤行做的较差,传法行为上没有任何成就。
4. 或者就是没有真正做到法无我,害怕被谩骂担心损坏自己的名声。
但对于那些对密法持有怀疑,取笑,恐惧和憎恶情绪的众生,还是智慧达不到。如果说无乘是最高境界,那只能用”道”来解释为什么得道者甚少的原因了: 上士闻道,谨能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