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佛教的修行道–圓滿次第

 

以生起次第所修習的本尊相應法為基礎,可以做各種不同的活動。行者在持續修習之後,就開始感覺身體有所改變。經驗到這種特殊的身體效應,代表獲得第一層面的圓滿次第。

圓滿次第的修習法門有多種,諸如拙火瑜伽、氣瑜伽、四喜瑜伽。氣瑜伽的方法,包括持瓶氣,或稱為金剛念。

這時候,在家行者就可以尋求異性的幫助。但如果行者是受戒出家眾,時間還未到。為了修持如此廣大的圓滿次第法門,行者首先要明瞭自己的身體結構。換句話說,要瞭解靜止的脈、流動的氣、身體若干部位內的明點。

當我們談到脈的時候,一般是指三條主要的脈(中脈、右脈、左脈)和五個脈輪。這三條主要的脈還有支脈和小脈,因此依據密續法本,體內共有72,000條脈。有些經典則說體內共有80,000條脈。

接下來談流動的氣。氣有十種:五根氣和五支氣。明點是指明點和紅明點。時輪金剛續提到四種時點:一、眉間明點,醒時顯現;二、喉輪明點,做夢時顯現;三、心輪明點,深睡時顯現;四、臍輪明點,死時顯現。

時輪金剛續》對於這些事情有非常詳細的說明。行者身體包括脈、氣、明點在內的整個結構,稱為內時輪,這是淨化的基礎。《時輪金剛續》提到三種時輪:內時輪、外時輪、別時輪。

對自己的身體結構有適當認識之後,行者只要把注意力集中在若干穴輪上,並且加以貫通,就能夠將粗層次的氣加以攝斂和分解,最後生起最微細的明光(亦即死亡明光),轉為道體(證空性的智慧)。得到這種體證,就好像發現通往許多寶藏的鑰匙。

一旦到達那個階段和拿到鑰匙,就能夠得到佛性的圓滿覺悟,其法門有三:一是依據《密集金剛續》所說明的,生起幻化身;二是依據《時輪金剛續》所說明的,得到空相;三是依據    幻綱續》(佛說瑜伽大教王經)或大圓滿法所說明的,證得虹光身。

行者在醒時如果能夠對他的心有某種程度的控制,就可以開始把心用來修道,甚至在夢中也可以修行,其方法有多種,這些觀想稱為“混合式觀想”,把醒時、夢時、死時的觀想,混合在一起修。

無上瑜伽續說,上根行者能夠當生圓滿覺悟,中根行者能夠在中陰階段獲得圓滿覺悟,下根行者能夠在來生獲得圓滿覺悟。將在中陰階段或來生開悟的人,可以修頗瓦(遷識)等法門。另有一種法門很像頗瓦,差別在把識遷到其他眾生的身體或屍體內。

這些方法稱為那洛巴六瑜伽,由那洛巴大師取自許多密續集合而成,屬於噶舉派的基本法門。格魯派也有那洛巴六瑜伽,源自瑪爾巴傳承。這些觀想法門,也可以在薩迦派的“道果”和寧瑪派的心“髓”發現。

我們一直依據新派的見解,談論無上瑜伽續的程式。但舊派(寧瑪)則為大圓滿乘的見解,其法門包括心部、界部、口決部。

雖然討論這些法門的作品很多,但極難認識它們的精微處。在三部之中,以口訣部最深。我們可以說,前二部的修習是為著“力斷”的修習而奠基。

心部和界部所說明的空性見,一定有其特色,讓它有個別小乘所主張的空性見,得很難用文字解釋得清楚。口訣部的修習有兩個目標:法身的證得和報身的證得。證得佛身的這二個身的道,稱為“力斷”和“頓超”。

瞭解了大圓滿派的這些要素之後,就可以瞭解何謂極大圓滿、道大圓滿、果大圓滿。誠如我前面所說的,唯有透過經驗才能瞭解這些因素,僅靠文字是無法說明的。不過,你卻可以藉著閱讀龍清巴有關大圓滿的著作《最勝乘道句義寶論》,欣賞它們的深度和難度,雖然本書和注疏都很大,很難理解。他的另一著作《法義句義寶論》也扼要說明大圓滿法。

唯有依據龍清巴的這二本書,才能真正瞭解大圓滿法。此外,昆岩•吉美•林巴的《功德藏》也應研究,你可以在第二冊見到他對於大圓滿支的詮釋。

其他擁有大圓滿經驗的上師,也撰寫了非常簡短扼要的法本。我個人相信,這些法本的作者,都是證悟極高的上師,他們能夠萃取大圓滿法的精萃,才有辦法用非常少的文字,描述他們的經驗。然而,我認為僅靠這些簡短的法本,還是很難瞭解大圓滿法。

譬如,當佛陀開示般若經時,最短的一部經只有“阿”一個字。這部經函蓋般若經的全部意義,但如果我們要以它為基礎研究般若,不是太簡單,就是太難了。說“阿”很簡單,但不表示我們已經瞭解這部經的意義。

當我們研究複雜的中觀哲學時,透過研究各種理由,我們可以得到萬法無自性的結論,但如果我們想瞭解此一哲學觀點的全部奧義和寓義時,也需要瞭解小乘的觀點。然後,你得到的結論就很簡單了。因為萬法都是互相依賴和仗因托緣而的,所以空無自性。

但如果你在研究中觀應成派的空性見時,一開始就探討“諸法因緣生,是故無自性”這句簡短的陳述,你必然無法充分瞭解它的意義。同樣情形,如果你讀了有經驗的喇嘛對於大圓滿法所撰寫的簡短法本,就說大圓滿的見很簡單,就表示你還沒有真正瞭解。如果九乘之巔也被說成最簡單的教法,豈不是很荒謬。

—–尊者达赖喇嘛的开示

 

 

 

.